CASE

3年还原苏联30年楚门的世界式拍摄方式可取吗?
沙巴体育 2020-03-06

原标题:3年还原苏联30年,《列夫·朗道:娜塔莎》“楚门的世界”式拍摄方式可取吗?

  上万人长达3年关在一个1:1还原的苏联小镇上,用摄像机拍摄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是模拟游戏、真人秀、行为艺术,还是纪录片电影?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引发关于艺术边界和伦理道德的激烈讨论。作为筹备制作长达10多年的庞大电影和现代装置项目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该片最具争议性的焦点在于被称为“楚门的世界”式的拍摄手法。有人认为它模糊了虚拟与真实,不配称之为电影,但也有专家指出,这种拍摄方式并不新鲜。如何看待《列夫·朗道:娜塔莎 》对纪录片形式的拓展?电影艺术的探索需要有边界吗?

  “神作”还是触碰底线?

  1998年的电影《楚门的世界》中,虚构了一场长达30年的真人秀。从出生就生活在5000部摄像机镜头下的楚门,“本色出演”着自己的人生,被全世界观众同步观看。他身边的亲人、朋友全部是演员,所生活的整个城市只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

  《楚门的世界》中虚构出的拍摄方式,被电影《列夫·朗道:娜塔莎 》搬到了现实中。《列夫·朗道:娜塔莎 》基于一个庞大的艺术实验项目。为了拍摄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列夫·朗道的纪录片,片方在乌克兰郊区以1:1比例,搭建还原了占地12000平米的一个苏联小镇,招募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演员参与其中,主要角色有400个。为了真实再现列夫·朗道最后生活的1938-1968年,这些演员被要求在这个人工打造的世界里按照过去的模式和状态生活,在3年里“渡过”30年的人生。

  列夫·朗道项目由俄罗斯导演、艺术家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Ilya Khrjanovsky)在2006年发起,总拍摄时长超过700小时,计划做成14部电影。以苏联研究机构餐厅服务员为主角的《列夫·朗道:娜塔莎》只是其中之一。另一部长达6小时的纪录片《列夫·朗道:退变》(DAU: Degeneratsia)讲述了整个机构走向衰退的过程,该片亮相于柏林电影节特别影展单元。

  由于内容的原因,《列夫·朗道:娜塔莎》观影体验是让人不适的。不少观众表示,“看完受到了心理创伤”。但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如果列夫·朗道项目真的如规划那样,是庞大虚拟世界中真实生活的产物,那么片中对演员的虐待场景可能是用真实记录的方式拍摄,这使得对《列夫·朗道:娜塔莎》的争议超出了电影的范畴。

  在豆瓣上,《列夫·朗道:娜塔莎》口碑呈现两极分化,接受它的观众将其奉为革命性的“神作”,反对者认为这种拍摄方式触碰了艺术的底线。不过,也有人指出,列夫·朗道项目并非完全封闭式的,演员可以自由选择出入这个环境,在拍摄时,也有随时叫停的权利。该片导演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在拍摄中由自己控制现场方向和界限,从未有过失控的情况。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情节虚构的电影,尽管它呈现给观众的虚实边界已经很模糊。

  电影形式探索该不该有边界?

  如今,看过《列夫·朗道:娜塔莎》的观众还只是少数,但相较对内容题材的探讨,行业专家更看重于它对电影创作形式上的探索。

  “这种创作形式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博导程波认为,在一个工业化的电影时代,《列夫·朗道:娜塔莎》如同一件纯手工打造的艺术品,它的品质甚至可以超过一般工业产品水平,而操作方式又是非常个性化的。但他同时表示,尚未看过全片,无法彻底评价。“容易成为矛盾的是,导演有可能为了凸显这种特殊操作方式而牺牲其他东西,甚至是艺术性,这会走入另一种形式主义的极端。”

  近年来,不少电影尝试形式上的探索。比如《少年时代》花了12年时间拍摄演员真实的成长变化;《俄罗斯方舟》在近100分钟时长内挑战一镜到底;《1917》则用“伪一镜到底”打造沉浸式视觉;《地球的最后夜晚》在2D后加入了近一个小时的3D长镜头……不管电影是否卖座,或是能否被观众接受,这些带有鲜明个性的导演,都在工业化时代中做着另一种形式上的探索和坚持。

  “电影行业需要一些类似的文化奢侈品,但它们又不可能太普遍,永远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操作方式。”程波认为,类似《列夫·朗道:娜塔莎》这种个人化的电影操作方式涉及对电影本体的探索。“很多具有形式创新或者说结构创新的电影都带有反观电影自身的向度。从电影本身发展的多样性生态上来讲,一定是需要多元的作品。这样的创作如果完全销声匿迹了,对电影来说是一种悲哀,但也无法成为主流和常态。”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400-123-4567
  • 手机:13800000000
  • 传真:+86-123-4567
  • Q Q:987654321
  • 邮箱:admin@baidu.com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在线客服
微信关注